注意到(animum advertit):[M译]observes。[CA注]animum advertit等同于animadvertit。Id animum advertit这个表达即是vertit animum ad id。Gronovius在《论李维》(Ad Livium)XXVIII.14中给出了一些使用animum adverto来代替animadverto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出现于撒路斯提乌斯(Sallustius)的《朱古达战争》(Bellum Iugurthinum)第93章中。
[译按]animum advertit的译文从任译。Johann Friedrich Gronovius(1611—1671),德国学者,其子Jakob Gronovius亦为古典学者。参见I.19.1的相关笺注。
撤到最近的一座山丘上(in proximum collem subducit):[TH注]我们可以知道这是具体哪一座山丘。早上,当凯撒把他的军队派往战场时,他距离Beuvray山上的比卜剌克忒镇不超过18罗马里——我们可以放心地假设这距离也不小于18罗马里(I.23.1)。当凯撒受到攻击时,他正行军赶往比卜剌克忒,而赫珥威提依人听到他行军的消息后,便调转方向(I.23.2~3),试图拦截凯撒。因此,如果某个地方有一条通往Beuvray山的路,并且此路偏离赫珥威提依人向Saintonge行军的路线(I.10.1),那么这个地方显然就可能是战场所在的位置。战场同样可能在Beuvray山东南,南面或西南的某处,因为赫珥威提依人本来并没有打算从比卜剌克忒的东面和北面向卢瓦尔河(Loire)行军——如果他们向Saintonge行军,就必须渡过卢瓦尔河。现在学者们普遍认同,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只有一个地方,即在Toulon-sur-Arroux西北约3英里处,而凯撒列阵于其下坡(lower slope)的山丘名为Armecy。1867年学者首次指出战场是在这个山丘上,几年之后,Stoffel发掘出平原上的壕沟,这个壕沟只可能是为临时目的而挖掘的,因为其形状为新月形(crescent),总长仅300码;并且这条壕沟并不整齐,似乎告诉我们这壕沟挖得匆忙。我倾向于认为,挖这条壕沟的人当他看见战斗在他的盟友的支持下继续时便停止了挖掘——这个假设可以解释为何这个壕沟未能完成而变为了一道围栏。
在此时(interim):[任译]这时。[M译]meanwhile。
由老兵组成的(veteranarum):[译按]从谢词。
4个军团(legionum quattor):[H注]第七至十军团。
在半山腰(in colle medio):[译按]从任译。
他自己把由老兵组成的4个军团在半山腰列出三重阵列(ipse interim in colle medio triplicem aciem instruxit legionum quattuor veteranarum):[CA注]文本的意思即是,凯撒把他用老兵组成的4个军团带到山坡上,排成三重阵列,又把2个新的军团——他们刚被招募,凯撒不能过多地依靠他们——连同着那些末等的辅助部队布置在山顶。读者们会注意到,这里所说的阵列并不能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梯队,而是许多组步兵队列,每一队列都有侧翼的连队,我们可以称之为velites[轻装部队],即light-armed troops。
[TH注]三重阵列是通常的队形,克剌斯苏斯在阿克维塔尼阿时把他的军队列为双重阵列(I.24.1),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兵力相对较少;凯撒在阿非利加(Africa)时有次仅一条阵列(《阿非利加战记》13.2),而在璞哈尔撒利阿(Pharsalia)战役中,由于特殊的原因,增加到四重阵列(《内战记》III.89.3)。在那场战役中,根据伏若恩提努斯(Frontinus)(《将略》II.3.22)的说法,庞培的每条阵列纵向有10人,由于伏若恩提努斯似乎将这视作特例,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每个大队纵向有8人。
[译按]色克斯图斯·尤利乌斯·伏若恩提努斯(Sextus Julius Frontinus,40—130),元老院议员,著有《论渡槽》(De aquaeductu)、《将略》(Strategemata)。
由此以置于他的上方(ita uti supra se):[CA注]in such a way as to place above him。[译按]参见下面关于节3之校勘的笺注。
内高卢(Gallia citeriore):[任译]从高卢。[M译]in Hither Gaul。[GS注]即北意大利。
从内高卢征招来的两个军团:[M注]如第10章陈述的那样。
辅助部队(auxilia):[任译]辅助部队——罗马从第二次布匿战争起就往往雇佣或通过条约摊派的方式,从意大利以外的同盟和被征服的国家招来大批军队,协同作战,这些辅助部队大抵都是用来加强罗马人自己军事上的薄弱环节的,如骑兵、轻装步兵等,最高指挥权属于罗马军事将领,中、低级指挥人员则由他们本国人来充任。
[M注]在罗马提出要求时,所有的外邦盟友都有义务到军队给予协助,然而他们不像那些意大利盟友那样在队伍中服役,而是充作轻装士兵,即auxilia。
行囊(sarcinas):[M注]sarcinae一词意指每个士兵自己携带的私人包裹,但是impedimenta是指军用行囊,放在辎重车或驮兽上。罗马士兵的负荷沉重,除了武器——罗马士兵最后拿上的东西——和私人包裹之外,有60磅重。参见西塞罗《图斯库拉奈对话录》(Tusculanae Disputationes / Tusculanae Questiones)II.16。
[G注]参见:图 17-14 带着装备行军的士兵。一般地,在战斗中,行囊被丢在军营中。在这里,行囊被暂存在军营边的某一地点——此地的工事由最不值得信赖的队伍修筑。文本中没有提到行李运输队(baggage train),但它们可能正前往比卜剌克忒。
[TH注]根据Stoffel的推测,钞本中并没有提到辎重(impedimenta)——参见关于节3之校勘的笺注——因为它们已经由一支运输队送到比卜剌克忒去了,而我们并没有读到凯撒关于这点的陈述。另外,因为凯撒的军队获胜后在战场附近停留了3天(I.26.5~6),我们似乎可以推测罗马军队一定是在等待他们的辎重。在另一方面,由于再过2天就得给军队分发粮草(I.23.1),凯撒必须派人赶着驮兽去比卜剌克忒取粮食。Armecy山丘上的壕沟并不足以保护整支行李运输队。
由此以置于他的上方□□。[3]凯撒把最近从内高卢征招来的两个军团的士兵和全部辅助部队布置在山脊上,使整座山被人充满,他又同时命令把行囊聚集到一个地方(ita uti supra se ‹...› . [3] in summo iugo duas legiones, quas in Gallia citeriore proxime conscripserat, et omnia auxilia conlocari ac totum montem hominibus compleri et interea sarcinas in unum locum conferri ... ):[TH本]in summo iugo duas legiones quas in Gallia citeriore proxime conscripserat et omnia auxilia conlocavit, [3] ita ut supra se totum montem hominibus compleret; impedimenta sarcinasque in unum locum conferri ... 。[TH注]钞本上的文句难以翻译:(ipse interim ... veteranorum) ita uti supra se [即sed] in summo iugo ... auxilia conlocari, ac totum montem hominibus compleri et interea sarcinas (in unum locum ... iussit)。学者们试图通过把conlocari[布置]改为conlocaret,把compleri[被充满]改为compleret来改善这一情况。Meusel删去了ita uti supra se并且把ac totum ... interea置于括号中,Klotz评价说这种补正过于极端。我采纳的是Klotz的推测,这种文句当然显得非常精妙。万幸的是,这段文字整体上的意思无论如何都是比较明晰的。[译按]据校勘记,拟构出的次原型α上作sed,β作se,Hering推测此处文本有缺漏(lacunam conieci)。‹...›即表阙文,译文中以□□表示。
[TH注]阅读凯撒对赫珥威提依战役的叙述时,考虑周密的读者可能会问某些凯撒没有给出解释的问题,我推测这是因为凯撒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写作,他们大都知晓军事,故能够读懂。冲杀在前的第一阵列的士兵在大约20分钟的白刃战过后一定累了,那么他们是如何恢复体力的?第二阵列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进入厮杀?第三阵列的用途是什么?第一个问题与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容易给出。当第一阵列感到疲劳或是由于部分士兵的伤亡而人数减少时,后一阵列就冲到第一阵列与敌军之间来减轻第一阵列的压力。指挥官Froest告诉我们,在巷战中警察就采用这种方法,而事实上没有更加可行的方法了。第三阵列是预备队,他们在战役中的用途见I.25.7。一般来说,当需要用到第三阵列时,比如在阿瑞欧维斯图斯之役中(I.52.7),组成第三阵列的大队就会直接进攻敌军的一侧或双侧侧翼,或是殿军。第二个问题对注家们来说最为棘手。Rudolf Schneider试图证明,当轻装的辅助部队完成了他们的工作并且白刃战开始时,第二阵列通常就与第一阵列合而为一。但是在赫珥威提依之役中,辅助部队远离火线,那么,如果第二阵列在战斗伊始就与第一阵列一起冲杀,为什么为何凯撒要展开三重阵列,并且此时triplicem aciem[三重阵列]又是什么含义?从凯撒的叙述(I.25.7)中我们清楚地得知,即便是在肉搏战的第一阶段结束之后,前两个阵列仍然是可以区别开的。我个人相信,这里的第二阵列与第三阵列都是预备队——如果第一阵列需要支援,那么第二阵列就与之合并,或许第三阵列偶尔也会如此。在战斗的第一阶段,第一阵列的每个大队可能都是各自作战的单位,如果敌军试图攻入大队之间的空地,他们情况就会变得很危险,因为敌军可能会受到攻击并且被预备队中进入战场的大队截断;而在另一方面,当预备队杀入战场增强第一阵列后,罗马军队就会占上风。我并没义务为这些观点给出理由,因为若要如此,我就得讨论许多凯撒文本之外的段落。
带着他们全部的辎重车(cum omnibus suis carris):[G注]文本的意思是,不是运输参与战斗的人员,而是用他们全部的辎重车跟在后面。他们似乎有这种习惯,带着家人和辎重车参加战斗,以作为激励,也用来防御。
在驱赶了我们的骑兵后(reiecto nostro equitatu):[G注]古代的骑兵不能与大量的步兵匹敌,由此,他们并不参与主要的战斗。他们拉开战斗的序幕,但是在步兵杀来时逃走。
排好队形(phalange facta):[CA注]根据欧若西乌斯的说法,日耳曼人的阵列由一大群排列紧凑的人组成,并且他们把盾牌顶在头上,类似于罗马人的testudo[盾龟,龟甲车]。另一方面,马其顿(Macedonian)的阵列,是由标枪兵组成的椭圆形队列(an oblong battalion of pikemen),每队16人,走在前面的有500人,当然,他们的总人数为8000。日耳曼人的阵列人数不得而知。赫珥威提依人的阵列人数很可能类似日耳曼人。[译按]关于testudo[盾龟,龟甲车],参见I.52.4的笺注。
杀向我军的前方阵列(sub primam nostram aciem successerunt):[M译]advanced up to our front line in very close order。[CA注]作came up to pur front line。[OLD]successerunt有to move up to the position (of)的义项。[译按]此为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