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下扎营(sub monte consedit):[G注]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认为这军营在Vosges山脉南端,靠近Cernay(或称Sennheim),在Mühlhausen西北几英里处,离贝尔福30英里。这个要塞现今守卫着法德边界的通道。阿瑞欧维斯图斯的行军使他靠近这条道,来切断凯撒的补给。我们并不确定这个军营是在凯撒和孚日山脉之间还是仅仅在远离他的空旷之处。
[TH注]这3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就算它们没有告诉我们凯撒与阿瑞欧维斯图斯之间的战场在何处(I.51~52),它们也很大程度地缩小了可能的范围,并且推翻了几乎所有学者为确定战场地势所做的努力。那些占大部分的错误推测或是与凯撒从贝桑松开始的迂回行军路线超过50罗马里的叙述(I.41.4)不合;或是与凯撒同阿瑞欧维斯图斯在一片大平原上会谈的叙述(I.43.1)不合;或是与阿瑞欧维斯图斯在凯撒营前经过之前的那个夜晚于山脚下扎营的叙述不合——这是本条笺注的重点。我们仅需检验Stoffel上校与M. Jullian的推测。
正如Stoffel所言,sub monte consedit说明了凯撒为何在日耳曼军队侧翼经过其军营时(I.48.2)没有攻击阿瑞欧维斯图斯。这3个词告诉我们,日耳曼军队沿着高地行军,从而罗马军队一旦发动攻势,损失必定惨重。凯撒用词一贯简洁,他不会告诉我们阿瑞欧维斯图斯在一处山脚下扎营,除非这一叙述是文本的关键;并且,这一叙述似乎无关紧要,除非它暗示的正是阿瑞欧维斯图斯在那里扎营之后率军爬上山坡,从而能在不受罗马军队进攻之危险的情况下行军。
根据Stoffel的说法,凯撒从威索恩提欧(贝桑松)行军,其速度约为每天16英里,并且于第七天的行军结束后扎营(I.41.5),位置是在Fecht河的左岸,Ostheim与Gemar之间——tumulus terrenus satis grandis[相当大的土丘,I.43.1]即为tertre de Plettig;阿瑞欧维斯图斯在Weiss与Strengbach的峡谷之间的孚日山脉的低坡上行军;而凯撒如I.49.1~2所言,在Bebelnheim与Mittelweier之间的孚日山脉的斜坡上建了一个小营。所谓的tertre de Plettig是唯一与凯撒的描述吻合的小山。因此,除非tumulus[山丘]是人造的(参见I.43.1的相关笺注),Stoffel所列的事实就解决了问题。Stoffel确认,阿瑞欧维斯图斯得以于其上开始侧翼行军的那一部分孚日山脉仅可能在我所提到的2处峡谷之间,然而我并不确定南面更远的路——M. Jullian认为偏南——会比较难走。M. Jullian认为,凯撒本来在Cernay西南大约1.5英里处扎营,而阿瑞欧维斯图斯在Roderen——靠近勘测土地的工程师所标的“基准”(benchmark)——扎营是为了切断凯撒的通讯,而凯撒在Michelbach与Guerwenheim之间的平原上扎了营。M. Jullian反驳说,Stoffel对战场位置的推测太偏北了,但是凯撒的叙述(I.41.5)可能正如Stoffel那样靠近北面,另外,阿瑞欧维斯图斯在未能攻占威索恩提欧后(I.38.1~2,7),似乎不太可能认为引诱凯撒尽可能地远离他的军营是上策,然而Stoffel未能实地勘测,因为那里如今是一片葡萄园。
这天后的一天(postridie eius diei):[CA注]比较古希腊语译文:τῇ δ’ ὑσρεταίᾳ。
在凯撒营前(praeter castra Caesaris):[W注]阿瑞欧维斯图斯沿着山上的小丘行军至高地上,由此凯撒无法在他经过罗马军营时安全地攻击他。
借此计策把凯撒与那些从色克瓦尼人和海都依人那儿运来的粮食和给养相隔绝(eo consilio, uti frumento commeatuque, qui ex Sequanis et Haeduis subportaretur, Caesarem intercluderet):[TH注]比照I.37.5,I.39.1,I.40.11。注意,凯撒并没有说,阿瑞欧维斯图斯想要切断从勒乌奇人和利恩戈内斯人出发的粮食押运队与凯撒之间的联系(比照I.40.11)。[W注]阿瑞欧维斯图斯没有在给养押送部队的路上扎营,因为他意图在山上选择一个更安全的位置。但是他离那路足够近,如果他们试图通过的话,他可以切断凯撒的给养。
凯撒把自己的部队领到军营前并列好阵(Caesar pro castris suas copias produxit et aciem instructam habuit):[任译]按战斗的阵势布置好。[M译]drew out his forces。[W注]对于战斗来说,这是最好的位置,因为如果罗马人被击败,军营可以作为一个逃往的目标。尽管凯撒未能诱导日耳曼人在这个位置和他作战,但是他至少让战士们认清,日耳曼人并不急于和他们交战。[TH注]凯撒这样做是为了缓解他士兵们的紧张,他们恐怕尚未从先前的惊恐中回过神来(参见I.39~40)。我们或许可以从《内战记》III.55.1以及III.84.2中推测,罗马炮队——阿瑞欧维斯图斯没有炮队——已然列队,准备保护其他士兵。阿瑞欧维斯图斯如果愿意便可以进攻,但是他若发动攻势,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他若拒绝应战,那么军团士兵就会明白日耳曼人并非是所向披靡的。
从而……不会错失(ut…non deesset):[TH注]尽管ut在这里表达一种目的,并且读者知道在目的从句中不能用ut non而要用ne,但是他不该猜测凯撒在这里写了不通顺的拉丁文句子。使用连词ne在这里是错误的,而ut…non deesset则是有道理的,因为non deesset实际上等同于adesset[获得;利用]。事实上,Meusel与其他一些校订者认为ut引导的是结果从句,然而Schneider与我的观点相同。
每天进行骑兵战(equestri proelio cotidie contendit):[任译]只以骑兵天天作些小接触。[M译]but engaged daily in cavalry skirmishes。
战术(genus ... pugnae):[M译]the method of battle。[译按]从任译。
骑兵和步兵一起处在战斗中(cum his in proeliis versabantur):[任译]在战斗中跟他们配合在一起。[M译]By these [foot] they were constantly accompanied in their engagements。
骑兵向他们步兵撤退(ad eos se equites recipiebant):[译按]从任译。
借助马的鬃毛(iubis equorum sublevati):[任译]只要攀着马鬃。[M译]supported by the manes of horses。
能和马跑得一样快(cursum adaequarent):[任译]就可以随同骑兵一起进退。[M译]they could keep pace with their speed。
[G注]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第6章中说:“步兵总和骑兵配合作战。从全体壮丁中挑选出来的矫健的步兵列在最前排,他们都是很适宜于配合骑兵作战的”,这种日耳曼人特有的战术,似乎对凯撒非常有利,因为他自己偶尔采用这种战术,尤其是在璞哈尔撒利阿(Pharsalia)战役中。
[M注]尽管古代人与我们的战术之间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这里的叙述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点奇怪,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这里的意思是,战斗开始时,步兵们把自己投身于辅助骑兵的状态。凯撒说,这些步兵是特别挑选出以协助特定的骑兵的,这些步兵的职责就是在被需要时保护骑兵,而非直接攻击敌人。
在这之前,罗马人已经以一种更加科学的方式这样操演了。李维在他的《自建城以来》XXVI.41中说,在围攻卡普阿(Capua)的时候,尽管他们的骑兵非常糟糕,但是他们每次战斗后都凯旋了——他们为每个骑兵都配备了一个用小号盾牌和7把飞镖武装着的战士,他们一得到战斗的信号,就杀向敌军。李维说,这种战术的使用伴随着巨大的成功,并且这种战术还是轻装部队(La. velites)的起源。撒路斯提乌斯也在他的《朱古达战争》中告诉我们,马略用轻装部队配合骑兵作战。凯撒在Dyrrachium战败后,于革努苏斯(Genusus)河畔与庞培战斗时,就使用了这种战术。
[译按]《日耳曼尼亚志》第6章引文取自: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 日耳曼尼亚志》,马雍、傅正元译,商务印书馆,1985:58。Dyrrachium位于今阿尔巴尼亚西部亚得里亚海畔。第6节此句为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