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注]他们无法向西朝撒恩托尼人直接行军,因为地上多山。因此,他们向北行军,随后向西北,意图到达Liger河(卢瓦尔河)后沿着河谷往下行军。
那些从整个行省(quem ex omni provincia):[CA注]罗马步兵(infantry)一贯是出色的,但是罗马骑兵相对而言比较弱。由此我们看到,罗马人通常雇佣他们盟友的骑兵——特别是高卢骑兵。在日耳曼骑兵加入后,凯撒的骑兵在高卢人中是首屈一指的。[译按]在重大关头,凯撒并不完全信任高卢骑兵,参见I.42.5。
殿军(novissimum agmen):[任译]后军。[M译]rear。[吴辞]殿军。[谢词]后卫部队。[C注]agmen来自ago[引导;行动]。[CA注]对于追兵来说,novissimum agmen所指代的那部分军队是最“新”的——他们最先和追兵接触。
[译按]novissimum本意为“最新的”。
“殿军”一词见于《晋书·卷七十五·列传第四十五》:“孟反、范燮殿軍後入而全身於此。”参见: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1968。此句中的“殿军”意为“行军时走在最后”,后又产生“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最后出现的重要人物或著作”与“考试或竞赛后入选的最末一名”的含义,参见: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4018。在现代汉语中,“殿军”可作名词,解释作“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对应于英语的rear,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444。
又,“后军”一词见于《北齐书·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八》:“不如分為二軍,相繼而進,前軍若勝,後軍合力,前軍若敗,後軍承之。”参见: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370。《汉语大词典》解释作“后续部队”,参见:前揭,1850。《现代汉语词典》中无“后军”词条。
《北齐书》中解释作“后续部队”的“后军”似不如“殿军”那么贴近novissimum agmen的意思,故从吴辞以“殿军”译之。
在地形不利的地方(alieno loco):[CA注]alieno loco和suo loco[自己的地方]相对,后者指地形有利的地方。
而(et):[LS注]et在这里意味着and there,这个et具有着重强调的意味。
[W注]正如凯撒后来知晓的那样,在他们奸诈的指挥官都姆诺瑞克斯的煽动下,剩下骑兵的才溃逃了。
目前(in praesentia):[TH注]Kraner把praesentia理解作复数宾格,译这个词组作with a view to existing circumstances。我更认同的是Meusel的观点,即把praesentia理解作单数夺格,V.43.4就是一个确切的例子。[译按]V.43.4 ea praesentia animi fuit ut,动词fuit为单数,故praesentia为第一变格法名词,TH注为确。
劫掠与采收(rapinis [pabulationibus] pabulationibusque):[Klotz本]rapinis [pabulationibus] populationibusque。[任译]劫掠、采牧和破坏。[TH注]Meusel删去了pabulationibus[采收],因为:一,这个词在他看来割断了rapinis[劫掠]与populationibus[破坏]之间的联系;二,正如suos a proelia continebat[制止自己的军队去作战]所示,凯撒并不希望把他的大军投入战斗,但如果他试图阻止赫尔维提人采收粮食,他就必须发兵——因为由于粮草的缺乏(I.16.2),罗马人要派出大量人员去田间收割。然而,因为收割粮草亦是一种劫掠,Meusel的第一个反驳理由比较牵强;另外,凯撒只是期望推迟一场激战,从而他无论如何都会派出大量的兵力以阻止赫珥威提依人劫掠、破坏。pabulationibus或许值得我们怀疑,但是删掉这个词则过于草率。[CA注]通行本中省略了pabulationibus。Vossius最先把这个词从文中删去,Davies将之还原。这个词见于一些质量较好的钞本。[译按]任译中“采牧”似当作“采收”。Hering据Aldina排印本(1513)删去pabulationibus,据Oudendorp说改populationibusque作pabulationibusque。
[W注]凯撒在之前从未统领过这么多的军队、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他的军队在数量上少于那些罗马人长期以来害怕的敌人。如果他失败,就意味着他的军队要遭受毁灭,而推迟战争则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因此,他明智地决定等待,直到他能够选择合适的作战时机与地点。
我军的前锋(nostrum primum):[CA注]译nostrum primum作our van。凯撒的意图是在赫珥威提依人长途跋涉通过高卢进入撒恩托尼人的领地之前和他们交战。他在这样一段时间里追踪他们的目的是把敌军逼入地形不利之处,然后进攻、征服他们。赫珥威提依人一直在避免正面交锋。凯撒离开军事队列而前往比卜剌克忒(Bibracte)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为他的军队获取粮食;二是让赫珥威提依人相信罗马人已经逃走了,从而引诱他们冒险开战。第二件事情的的确确按照凯撒的设想发生了。
[译按]关于比卜剌克忒,参见I.23.1的笺注。又,Bibracte和Bibrax[比卜剌克斯,高卢北部的城堡]不是同一个地方。
5~6罗马里(quinis aut senis milibus passuum):[G注]quins和senis是分配数词(distributives),暗示这是两军之间一般的、平均的距离。他们明显是沿着索恩河向Chalon行军的。从索恩河到Autun的准确的路线我们不确定。这块地方的地形凹凸不平、曲曲折折,因而凯撒无法以比较快的速度行军或是攻击赫珥威提依人的殿军。所以,他只好跟着他们,以等待自己的机会。
[TH注]在I.16.3中凯撒说赫珥威提依人远离阿剌尔河行军(iter ab Arare ... averterant),尽管他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何时动身,但他的言辞中似乎暗示赫珥威提依人已经沿河谷向上行军了一段时间。如果赫珥威提依人在Belleville离开,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被困在陡峭的山丘之间,而军队的侧翼无法展开。随后,他们一定在Mâcon向西突击,而决战战场(参见I.24.1的相关笺注)则靠近Toulon-sur-Arroux。Stoffel上校确定了他们的行军路线。在Mâcon附近,赫珥威提依人经由Cluny,Salornay,以及圣Vincent山到达Autun,又从那里向西经由Sanvigne到达Toulon-sur-Arroux。我们也许会问,赫珥威提依人究竟为什么要沿阿剌尔河河谷向上行军,而非是直接向西进入撒恩托尼人的领地?答案在于,直接向西的路线太过崎岖,辎重车无法通行。